规模质量协同发展,发挥好高教龙头作用
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系统工程的龙头和重要支点。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对标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深刻理解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为重要。
扩大教育规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扎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2年到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提高至60.2%,年均增长率达5.74%,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763.19万人,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我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性一步。
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当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如果高等教育继续保持高速扩张惯性,很有可能出现监管和评估机制运行不顺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等问题,导致高等教育结构性不平衡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存在一些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如区域、城市之间的高等教育差距较大,一些高校学科重复性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等,必须予以重视。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推动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阶段性重点任务。
一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重点发展战略。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实施8年来,若干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加速形成,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美好期待,整体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在“双一流”建设带动下,各级各类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的地位不断增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高校建有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集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创新科研成果,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可以想见,随着“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一批中国高水平大学将集群化出现,世界领先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将持续涌现,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是要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培养和储备国家战略急需人才力量具有深远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这些战略人才力量在国际、国内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可以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新中心和高等教育新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三是要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提高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高校要不断优化学科设置,深入了解并及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不断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尤其是保证STEM人才供给比例。同时要不断优化培养模式,一方面必须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跨学科项目合作,促进知识的交叉碰撞和创新思维培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校、政、企紧密合作,共建创新实验班、校企研究院等高层级培养组织,实现开放式、精准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新时代新征程,从需求侧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个人和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供给侧看,高校管理体制现代化改革不断释放办学活力,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日益优质均衡,都保障了高等教育能够拥有稳定的供给能力。以教育强国为目标,以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做到规模和质量协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必将行稳致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采集网络资源或用户自行发布。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地址:http://com.red/a/3391.html